如何让思政课由枯燥变活泼、由刻板变生动?如何增强医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山西医科大学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把“德医相融”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用“情境体验”为思政课插上艺术翅膀,以“双向贯通”搭建思政课教育新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思政课中注入医学元素,以“德医相融”提升思政课教育针对性
“在‘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老院士70多年的从医生涯里,约有1.6万名病人,因为他而脱离了生命绝境。他的眼前是病,心底是人。他总说: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这是山西医科大学的一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老师讲得激情飞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个个鲜活的医学案例被引入课堂,让思政课有了浓浓的“医学味儿”。
“在思政课程的内容编排上,每一章节都引入相应的医学案例。如在‘遵守公民道德准则’的职业道德部分,通过典型、新颖、具有时代性和医学特色的教学案例,重点谈医生职业道德。”山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苏果云介绍,这种特色思政课能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想穿透力,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近年来,山西医科大学为了实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医德素养培养的有机统一,把“德医相融”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从典型医学人物和事件、医疗卫生领域社会热点问题、重大医疗技术进步与发明、中医药文化等角度,深入挖掘医学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依据本科生4门思政必修课的教学体系,编制出版了《医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特色资源运用研究》系列4卷本丛书,形成353个特色案例,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编撰了《医药文化思政资源研究》系列丛书“红色医疗篇”“医人医事篇”“中医中药篇”3个分册,形成268个典型案例,应用于专业课教学。这些举措,促进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改革,有力提升了医学生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切实发挥了思政课和专业课同向同行的育人功能。
作为山西高等医学教育的“领头雁”,山西医科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纷纷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思政课。校党委书记张俊龙主讲的“开学第一课”、校长李思进主讲的“思政讲堂”成为学生思想洗礼的经典课堂。
为思政课插上艺术翅膀,以“情境体验”增强思政课教育亲和力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他们以防护服为战袍,以手术刀为利刃,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2020年12月底,由山西医科大学中药学一班学生表演的情景剧《最美逆行者》在慷慨激昂的话语中拉开帷幕。一场由200余名学生参加、历时1个多小时的主题为“厚植爱国情怀致敬白衣战士”的“情境体验”思政实践成果汇报演出,展现了国家危难之际医者的无畏和大爱精神,让表演者和观看者皆热泪盈眶。
山西医科大学率先开设以“情境体验”为教学方式的思政实践课,极大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感召力。“这种体验带给我们极大的心灵震撼,是传统‘灌输式’思政课不可比拟的。”护士娟娟的扮演者郝斐静说,通过角色体验,她把自己换位代入为即将出征的护士,切身感受了刻骨铭心的离别之痛和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这将成为她永远的精神财富。
“实践证明,当学生实现情感共鸣和精神升华的那一刻,也正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李冰说。
“高大上的思想理论如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找到了艺术这条路。”李冰是该校“情境体验”教学的最早实践者,她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主题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用诗歌、朗诵、歌曲、舞蹈、话剧小品、课堂辩论、情境演讲、脱口秀、微电影、手抄报等适合的艺术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情境体验”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原本枯燥的思政课堂变得热情高涨。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编写剧本、投入排练直至最后精彩呈现,活动将每个学生都纳入其中,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行动。“情境体验”教学自2009年全面铺开,覆盖了大学一、二年级的全体本科生,每学期有7000余名学生参与,累计受益学生达10余万人;学生自编自演的原创作品8000余部,场场震撼学生心灵,尤其是校史剧《百年山医》的创作演出,产生明显教育效果。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育,以“双向贯通”搭建思政课教育新模式
“上学期间在我内心种下的种子,悄然间就生根发芽了。”从学校学习进入临床实践阶段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郭文沛说。去年疫情期间,她恰好在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轮转,见证了科室的医生护士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选择奔赴抗疫一线去救治病人的场景。郭文沛说,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那一刻,自己对医学生誓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我院将传统的思政实践课程体系延伸到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实践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董海涛从学生们的实践调研报告中发现,医学生在临床实践阶段,不仅医学理论得以提升,思想境界也得到升华。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山西医科大学通过“双向贯通”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机制。一是将思政实践与实践思政相贯通。通过“情境体验”将思政教育搬上舞台,用艺术手段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同时,在大学前两年的思政课结束后,把医学生思政教育转到临床实习基地,在医学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巩固和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二是将思政理论与思政实践相贯通。在理论和实践环节全面渗透医学元素,实现以知识为主体的理论教学机制与以践行为主体的实践养成机制相互贯通,做到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双向贯通”思政课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中,成为学校本科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具有医学院校特点的思政课教育模式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认定课程,获评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医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资源运用研究》系列丛书,被山西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省内外近30所高校用作思政课教师教学参考书。
“我校将继续探索和创新医德教育体系,在培养体系上打造特色,在育人项目上创新模式,在理论教学上发掘案例,在实践环节上情境体验,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着力将青年一代医学生培养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风端正、人民满意的好医生。”李思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