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晓平 通讯员 杨智源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深化全校实践育人成效,忻州师范学院团委共组建81支团队开展了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覆盖山西、重庆、天津、内蒙古、河北、海南,参与学生人数近5200人,实践人数在总人数(不含2024届毕业生)中占比约为34.5%。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1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6支、中华文化传承团9支、乡村振兴促进团49支、助力高质量发展贡献团3支、山西红色专项实践团5支、其他类型团队8支。
助力乡村振兴 围绕科学助农
助力乡村振兴,围绕科学助农。这个暑期,忻州师范学院有49支乡村振兴促进团队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中,“相约黄花,青春逐梦”小分队赴大同市云州区开启了黄花特色产业探索之旅。该团队走进生产一线,深入了解黄花的采摘、加工工艺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历程。参观了解了高标准、全自动化的生产流程,深刻认识到科技发展和农业产业现代化所带来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是对生产力的有效提升,更是对国家和社会民生、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该团队与黄花产业负责人就黄花产业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等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对产业的经营理念、未来规划、发展难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凝聚点点微光,助力乡村振兴。
化学系“绿源净粪先锋队”于8月初来到忻府区播明村,调研养殖业粪污处理技术,利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粪污资源化利用新途径。
开展志愿服务 彰显青春风采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用大爱温暖百姓。7月13日,校团委学生新媒体中心在忻府区开展了公益活动,为老年人拍照,用镜头为每一位老人记录下珍贵瞬间,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更多温暖色彩,收获了老人们的连连称赞。
旅游管理系志愿服务团队赴忻州市五台县开展了 “青春系桑榆,助老暖人心”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分组调查采访当地老人、组织棋牌比赛、制作漆扇、为老人洗衣做饭等特色活动,将精神关怀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为村民带来欢乐,为老人提供了实质性帮助。
历史系春之芽志愿服务队前往前播明小学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学科辅导,志愿服务队还设计了丰富的剪纸、音乐、美术、心理等艺术课程,不仅为这所乡村小学注入了活力,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魅力。
探索文化精粹 谱写实践新篇
探索文化精粹,谱写实践新篇。7月16日,“尧希队”走进临汾市博物馆,通过参观学习从中体会中华历史文化的灿烂与厚重,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次日,队员们再次走进博物馆,分组为不同展厅的游客介绍博物馆,做好历史与参观者之间的桥梁。
7月20日,会计系“逐梦故里乡村振兴队”赴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队员们领略历史的厚重、观悟工艺的独特,感悟到营造绿色健康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性。7月21日,队员们走进汾阳市贾家庄,开展安全科普活动、游历村民展览馆、参观马烽纪念馆等活动,尽己所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市民的精准服务。
历史系“忻”核新雕筑遗队深入忻州古城就“核雕技艺的发展和传承”展开了实地调研。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爱国情怀
传红色基因,植爱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领航队”前往长治市武乡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红色足迹,厚植爱国情怀。
历史系平型关研学队赴大同市了解平型关的历史和文化,并在大同市、怀仁市、忻州市、阳泉市等地,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众的特点,分批开展 “问答式”“情景式”“分享式”宣讲活动,让参与者深切感悟红色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此间,忻州师范学院与山西师范大学联动开展了“红色星火探寻,实践联学促进”活动。指导老师带领实践队队员赴革命老区重温峥崂岁月、追寻红色记忆,在重温历史中立根铸魂,汲取奋进力量。
忻州师范学院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紧扣主题,立足专业,内容丰富,服务对象广泛,成效显著,培养了基层新风尚,推动了城乡交流融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参与的大学生得到了锻炼,切身实践知晓民情民需,增长了才干,作出了贡献,激发了成长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坚定了爱国信念。
来源:山西青年报,2024年10月17日 第07版
链接:http://www.sxqnb.com.cn/html/sxqnb/20241017/2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