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行署旧址群主要包括太岳行政干校、共青团警卫连妇救会三座旧址。
太岳行署位于安泽县杜村乡小李村碱土院自然村中,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现存建筑有照壁、大门、二门、东厢房(裴丽生办公旧址)、西厢房(牛佩琮办公旧址)、北房(薄一波办公旧址),南北长28.02米,东西宽25米,占地面积700.5平方米。正房及东、西厢房均为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灰板瓦硬山顶建筑,五檩无廊式结构。1942年,太岳行署由沁源迁往安泽县小李村,行署主任牛佩琮、副主任裴丽生在这里主持工作,领导这一地区的抗日武装,薄一波同志经常来此检查指导工作。1942-1944年,由于日寇对我根据地烧杀抢掠并实行经济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我根据地党政军民的生产、生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坚持抗战,坚持发展抗日根据地,减轻人民负担,遵照党和上级指示,开展了大生产,进行了生产自救、减租减息运动,把全县的减租减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削弱了封建势力,激发了他们生产和革命热情,为全面实现耕者有其田开创了经验,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期间,我安泽儿女积极响应上级指示,先后涌现出了纺织模范王玉爱、石荣花、韩桂芳和劳动模范苏士贵、曹清莲以及模范医生李克让等先进典型,他们都先后受到了太岳日报的表彰。
太岳行政干校旧址是党校的前身,按照当时的建制,相当于现今山西省省委党校的级别。这里曾是培养党政军干部的主战场,当年“太岳行署”和“太岳军区”驻扎于此的时候,就是利用战斗间隙的时间,进行的干部轮训,从而提升干部素质,进一步发展壮大“太岳革命根据地”。
“太岳革命根据地共青团、妇救会、警卫连”行政办公旧址,抗战时期,因共青妇几个战斗力较弱的机关单位在此办公,因此,领导机构特地将警卫连部署在此地,保障安全。据正房梁柱记载,旧址房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距今有将近200年的历史,院落为上下院结构。旧时代上院呈四合院格局,是主人居住的地方;下院三孔窑洞,是下人住的地方,除做工时间外,下人是不允许在上院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