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276号,静静坐落着一处青砖黑瓦的小楼,它始建于1919年,至今102岁高龄,历经百年,仍然浑厚庄重,它是太原人心目中“青春”的象征——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这里是太原市唯一保存下来的较为完整的一处革命旧址,见证了百年前的热血青春,经历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为救国于危难抛洒的热血。百年风雨,青春的记忆从未消失。
点燃山西革命火种
五月,阳光正好。旧时的办公楼前,鲜红的党旗、红底黄字的“入党誓词”格外醒目,“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前,这里也回响起同样的誓言。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简称国师纪念馆),前身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员的师范学校,从展厅里的沙盘模型,可以看出学校当时的模样:整个学校坐北朝南,以大门、大礼堂、办公楼为中轴线,东西各建有十排学生宿舍及图书馆、器械室、储藏室、校警室、传达室、夫役室等排房。有资料记载,学校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校舍890余间。整个校园规制完整,校舍宽敞,设备齐全,各方面在当时的山西都是第一流的。
1915年《新青年》发刊词中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在“五四”运动的感召下,在这里,进步的青年学生挺立在风口浪尖,无惧燃烧满腔烈血烈焰,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他们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统治发起了顽强的抗争,成为太原学生运动的中心。
牺盟会、抗敌决死队诞生地
伫立红色记忆的门口,让我们回首那段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
从1937年至1939年11月,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公开)和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这里办公。牺盟会在这里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培养干部,建立武装,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山西抗战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写下不朽名篇《黄河大合唱》的冼星海还有一部作品《牺盟大合唱》,唱出了抗日前线牺盟会员的雄姿:“我们是牺盟会员,我们生长在山西,……举起抗战建国的旗帜,艰苦奋斗,英勇向前……”
走出80位共和国将帅
1924年夏,中共太原支部建立。同年,国民师范的进步学生秘密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5年,山西党组织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师支部,至此,国民师范成为继省立一中之后,太原开展革命活动的又一个中心。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薄一波、李雪峰、王世英等,都是在这里接受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4年下半年开始,到1936年学校停办,在短短的18年中,这里为为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有4700多人曾在这里接受过培训,走出了80位共和国将帅。
国民师范的历史是光辉的,是山西革命运动的摇篮。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20年,入选国家级抗战设施、遗址名录;同年底,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目前,已成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2021年,被中共太原市委组织部列为太原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
纪念馆筹建于1984年,1991年9月18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开辟了数个展厅。纪念馆恢复了旧址办公楼二层、旧址东图书馆、校长室、学监室等原状陈列。
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革命时代年轻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透过这些展板和陈列品,我们仿佛走进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
一百年前,先驱们敲响了钟声,唤醒了一个时代。今天,穿过熙熙攘攘的五一路回望,小楼无声,青砖如故,仿佛还能看到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高高飘扬的红旗,看到太行山正在燎燃的星火,看到战士们帽檐上的红五星……这栋建筑曾经激荡起的历史风云,依旧清晰而鲜活。
http://www.tynews.com.cn/system/2021/05/14/0303325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