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省高校网络思政网站!

  • 首页
  • 思政资讯
  • 学习时间
  • 高校党建
  • 典型经验
  • 媒体关注
  • 易班网
  • 资料下载
  • 学校投稿
  • 首页
  • 思政资讯
  • 学习时间
  • 高校党建
  • 典型经验
  • 媒体关注
  • 易班网
  • 资料下载
  • 学校投稿

红色三晋

主题教育
“一站式”学生社区
红色三晋
所在位置: 红色三晋
朱声达教咱挤敌人 (抗日战争故事)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5-02-06     文章来源:晋绥网      点击量:

日军推行强化治安,到处烧杀抢掠,离石城是敌占区,城外则成了近敌区。这时,离东县游击队四个中队,除了王凤树领导的三中队外,其余三个中队均由队长率队投敌。

日军在叛徒指认下,一区有十一名抗日干部被抓,不久又抓捕了任秉明等四名区干部,一名干部在突围中牺牲,对敌斗争陷入低谷。离石城附近成了“巩固治安区”。

为重建离石一区抗日政府,县委书记王大昌和县长李士彬,先后调阎子诚、陈彬等到离石县一区工作,阎子诚担任区委书记,陈彬协助阎子诚工作担任副区长。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细致的工作,初步打开局面。十三个伪村长中有八个抗日。他们安排派王恩贤打入日伪警察所、崔均其在警备队、阎棋元、阎光均在剿共委员会、冯宝山在日本宪兵队、任成连在日本特务机关,同时派马祥熙、倪尚有在县城南关以开饭店掩护,建立秘密联络站,这对掌握敌特活动,打击敌人起到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根据对敌斗争形势的变化,毛主席及时提出“把敌人挤出去”。晋绥军区派出当过贺龙贴身警卫的特务团朱声达副团长在三分区、“挤敌人”。特务团和离石县共组建了8个武工队。朱声达对武工队同志们讲:日军占领县城和交通沿线,修建据点、碉堡、炮楼是为了驻防,我们难于攻打。但碉堡对日军也是一把双刃剑。固然有強化其火力控制的能力,却也分散了其可用于机动的兵力,面对游击作战的我方武装,就显得力不从心。看似强大的日军,这样一来兵力分散了,每个据点碉堡都得有人住守,大的据点不过一个中队百把十人,碉堡最多住一个班十来人。而且大部分是伪军,过去一扫荡可岀动成千上万人,现在敌军出动扫荡次数减少,规模也不如从前。出动扫荡的目的也多为抢粮。所以,大家不要怕碉堡。我们实行灵活机动的游击战,必然使日军为保交通线而兵力显得捉襟见肘。加上日军战损补员困难,现在日军新兵增加老兵减少,强弩之末战斗力远不如抗战初期,陈彬听了心中如提壶灌顶忽然开朗。

一区武工队分了五个小队,分别在西崖底、赵家庄马茂庄;交口、田家会;柳林;薛村、穆村;大武、石门焉活动。

每到一个村庄,就发动群众、发展秘密民兵,孤立敌伪,最后把围困下的据点拔掉。但由于坚持“挤敌人”到后来把敌人的一些大据点都挤掉了。严子诚同志对敌斗争坚决,在这一带影响很大,群众尊称他为“大老阎”,敌人畏惧他,称他为“阎王爷”。日本人奈何不了他们,就把魔爪伸向了他们的家属,阎的二叔被日本人抓去,打得遍体鳞伤几乎丧命。他的家眷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杀,背井离乡逃难陕西,靠访华织布度日。陈彬的妻子也是经常抱着小孩,躲避日本人的追捕。

4月下旬,武工队从内线得知,小李家垣和高红等几个据点的日伪军要换防,武工队乘敌换防,既疲劳又不熟悉情况之机攻入据点,放火烧毁了这几个据点。

11月,袭击卧虎湾碉堡的敌人。卧虎湾碉堡内驻扎有伪军十三人,这天实有七人,其中还有二人是我方派进去的内应,仅用了半小时,生俘伪军四人,缴枪十一支。

农历十月初七,张家山碉堡内只留下3个日本兵,其余日本兵在小队长带领下进城领给养。消息由内线送出,武工队得知后,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智取张家山碉堡。

武工队利用王歧山父亲维持会长的身份,进入碉堡与日本兵喝酒,他对日本兵说:葫芦巴的花姑娘在其家里吃饭,经不起诱惑,两个日本兵去找花姑娘,只留下一个守碉堡。王歧山和武工队乘机进入碉堡,杀死日本兵,出完成任务的信号,在碉堡外面守候的武工队员,则打死一个生擒一个找花姑娘的日本兵。

80多名早已准备好的群众背着柴火冲进碉堡搬走战利品,最后放火烧了碉堡。当日军小队长下午领着队伍,押着给养准备返回时,得知碉堡已失,气急败坏地爬上西崖底梁上往西观望了半天,日落前灰溜溜地退回了离石城。

炸毁日伪据点石门墕碉堡,也是非常典型的挤敌人的例子。石门墕碉堡厄在连接离石、临县、方山三县大路的山头上,对我的地下交通线威胁很大。离石县决定敲掉这个碉堡,强攻的话很困难,石门墕碉堡修建在山头上,据高临下易守难攻。正因为这点守敌也比较麻痹,武工队利用这点,组织阳和沟村群众挖地道,爆炸了这个碉堡,使挤敌斗争出现高潮。

“挤敌人”的又一个典型例子是,日军在韩家岭树垣山上龙王庙周围挖了1丈宽1丈深的护庙沟,准备在这修碉堡建据点。目军进占韩家岭,将对一区的抗日斗争造成很大的威胁,怎么挤走敌人?

武工队动员附近村庄群众搬走,使敌人陷入断粮、断水、断炊,没吃没喝,不久只得撤走。

《晋西大众报》33·8·26一版报道“最近我军收复的二十二个据点里头上白霜碉堡是民兵攻下的。八月八日早上,民兵二十多人,各带武器把上白霜碉堡包围住,四面开枪同时大喊口号,动员日伪军反正,把警备队长王安友怕了个灰。我民兵一下攻进碉堡,日伪军十五人全部做了俘虏,收回步枪十四支,手枪一支,民兵攻占了上白霜,把碉堡烧毁了。胜利消息传开后,附近各村,都送白面、西瓜慰劳他们。

次日又将张家山碉堡收复,伪军反正十五人,伪警反正二人,伪区长投降。缴获步枪十四支,手榴弹十五,子弹一百二十,战马一匹,指导刀一把。

随着离石“挤敌人”的斗争,出现一个个高潮,根据地抗日斗争也出现了新局面。

1945年1月25日,中央关于武工队工作给华中局、五师、东江纵队的指示中,充分肯定武工队这一武装斗争形式,特别指出:“武工队有三种较好的类型,一种是阵地的,由正面推进如,刘笃庆、杨德谦型,以公开为主的武工队。一种是深入敌人内部,掌握合法斗争,如阎子诚型以秘密为主的武工队。一种是钻入敌占区争取群众取得阵地,逐渐发展为安正视型半公开的武工队。应把三种经验综合起来加以提高普及于各个武工队,使之善于运用公开(明)的、秘密[的](暗)的、半公开(灰)的,武装(硬)的、和平(软)的,非法的、合法的一切可能打击敌人的斗争的方式,把正面推进与敌后发展结合起来。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点到面,逐渐向前发展。”对离石阎子诚武工队的斗争予以充分肯定和推广。

指示指出。“三年来武工队斗争逐渐发展已成为对〈敌〉连续进攻与长期发动农民的主要形式。两年来的斗争,大体上已将敌人挤到点线上与边缘地区,并保证了主力作战的胜利,保卫根据地的建设更臻巩固,成绩是很大的。”对武工队在“挤敌人”斗争中的作用肯定。“今后方针是消灭内地点线,开辟敌占区,把敌人挤到主要交通线上。因此,一不应满足于已有成绩,二应不拘束于现有经验,必须坚持进攻方针,继续向前发展,总合各种武工队的经验,把武工队工作更加提高一步,以实现上述方针。”

“武工队各种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综合斗争的经验,和军事斗争与群众斗争相结合的经验,应大大发扬。任何一个军事斗争(从主力到民兵)若是没有内线工作,群众斗争的参加,就没有可靠的把握;反之,任何一个军事斗争,又必须估计到发动群众的可能如何,是否可以发动群众起来,进行军事的(民兵爆炸)、政治的(政权,反奸,敌伪内线工作)、经济的(反贪污,反维持,减租生产等)、文化的(敌伪宣传,群众教育,冬学,演剧,读报等)各种斗争,不如此,便不能保证持续的胜利。”并提出今后的挤敌人的方针。

进一步贯彻群众思想。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仍然是武工队的重大问题。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必须见之于“让群众起来干”的行动,包办群众斗争,忽视群众力量,任何胜利不会巩固的。只有群众起来和我们一起来干,不管任何地区,都能站住脚,扎下根。当群众起来之后,培养地方干部与培植地方武装,又是巩固与提高群众的两件大事。过去这两件工作,做的还不够,今后要放手提拔地方干部到武工队中来。凡是联系群众,在群众中有威信的群众领袖就要注意培养,大胆提拔,绝不要限于资格、经验、文化的偏见,而弃置不顾,贻误工作。培养地方武装,由组织公开或秘密民兵及掌握伪青年团着手,以自愿的个别的方式,逐渐发展为民兵战斗队、地方游击队或掩蔽在群众中的秘密游击队(聚则为兵,散则为民)。武工队有了联系群众的地方干部和地方武装,就可能成为不可被战胜的力量。

上一篇: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下一篇: 右玉精神展览馆:一张“纸锹”

关于我们

--山西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办--

Copyright i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 晋公网安备14010902001633号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