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公布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名单的通知》,我校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联合申报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入选首批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是由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旨在发挥高校优势,整合各方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红色资源研究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革命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中心,构建多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革命文物研究新格局,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此次经组织推荐、现场答辩、实地考察、专家评议环节,遴选产生20个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展览内景
山西大学是扎根三晋大地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文社会学科门类齐全、功底扎实,具有开展革命文物研究的良好基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山西省文物局、教育厅指导下,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我省红色文化大省和革命文物资源富集优势,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深入协同,全面加强抗日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领域研究,深入推进革命文物价值内涵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探索开展革命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加强革命文物宣传教育研究,构建多层次、多需求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打造八路军抗战文物保护利用新型智库,为构建革命文物研究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部分文物展陈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并协同校内其他相关学科专业,大力构建“1+2+N”多学科协同的革命文物研究格局。“1”是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围绕革命精神谱系,加强理论阐释,发掘价值内涵,开展协同研究;“2”是依托考古学和中国史两个学科,重点围绕革命旧址、展览展陈、科学研究、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深化基础理论研究;“N”是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围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教育、数字化建设等协同开展交叉研究。
我校相关学科近年来关于革命文物方面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校各相关学科大力开展革命文物领域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学校设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西革命文物重要论述研究》等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专项课题,招收革命文物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与省内各地市加强战略合作,以“单元化”村落为基本点,建立11个田野调查基地与研学基地。以太行山、吕梁山为核心区域,组织校内外研究人员和学生开展革命文物田野调查。联合山西省文物局开展山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资料信息整理,完成了两批革命文物资料信息整理,涉及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50项、可移动革命文物12767件/套,共计290万字。开展“讲好山西红色国保级文物故事”项目,撰写出版《八路军总部旧址的故事》《平型关大捷遗址的故事》等红色文化图书。联合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成立“革命文物保护与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开展革命文物研究性保护项目,完成了8200余件馆藏革命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科学性修复、数字化展示。我校还作为主要发起单位,联合4所高校、22个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成立山西革命文物协同研究工作联盟(馆校合作联盟),全面加强山西省革命文物藏品收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展示传播、宣传教育等交流合作,打造革命文物协同研究的山西方面军。通过举办全国性的革命文物田野调查征文大赛,主办“抗战与山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学史明理:百年党史、党建学术研讨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显著提升了我校革命文物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23年7月,山西革命文物协同研究工作联盟(馆校合作联盟)成立
下一步,学校将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山西省文物局、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大力推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围绕革命文物的保护、展示、管理、利用,深入开展系统研究、科学保护、价值挖掘、展示传播、社会教育、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咨政建言工作,努力把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革命文物学术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资料共享中心、决策咨询中心、宣传教育中心,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