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锐在2010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竞赛决赛现场。来源中工网
口算简单数据,笔到结果到,他用3分钟,而一般人用计算器至少要5分钟;处理复杂数据,眼睛不离资料,手指在计算器上翻飞,带领班组提前一半时间完成工作……
从技校毕业初入岗位,到成为“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测量大队队长田国锐以过人的技术和坚韧的信念,练就两项绝活:测量数据速算和科学计算器盲打。这背后,有他的天分,更有他的钻研。
测量工作离不开数据处理。田国锐发现,现场用计算器处理复杂数据时,眼睛总要在资料和计算器间反复切换,导致数据输入效率低。能否将口算与盲打结合起来?田国锐敢想,更敢尝试。专业计算器按键只有黄豆大小,田国锐一有空就用手指感受按键的分布和反馈,一天几百次反复练习。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他的手指像长了眼睛,无论用双手还是单手,都能不靠眼睛而准确快速地操作计算器,做到了简单数据口算“笔到结果到”,计算器盲打“人机合一”。
“唯快不破”是田国锐绝活的精髓,但“快”是他的极致,“精”则是他的底线。2010年,田国锐被推荐参加中国铁建职业技能竞赛。凭借绝活,田国锐脱颖而出,拿到了高手云集的中央企业职工技能竞赛入场券。面对比赛评分重心偏向测算精度的要求,田国锐调整状态,第一项二等水准测量,他以闭合差0.21毫米的高精度提前18分钟完成;第二项施工放样测量,他提前22分钟完成,精度满分;第三项平面控制测量,他以角度闭合差0.6秒、全长相对闭合差1/360000的高精度提前24分钟完成比赛,创下精度满分且三个单项速度最快纪录,一举夺魁斩获大赛金奖。
工作24年来,田国锐先后参与了宝坪公路秦岭隧道、中老铁路万和隧道、大瑞铁路老尖山隧道、郑万铁路保康隧道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隧道的测量控制,控制难度和精度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藏南地区的拉林铁路巴玉隧道全长13073米,隧道进出口位于雅鲁藏布江岸坡,临江高陡岸坡的特殊地形使隧道无法增加工作面。“如果隧道洞口有1毫米的误差没能及时处理,掘进7015米后可能会偏出数米,将无法与山对面的隧道准确对接。”田国锐说,这意味着极为罕见的测量控制难度。
为减少短边对方位角传递的影响,田国锐摸索研发“主副导线网控制双洞隧道测量工法”,将隧道在地面模拟,反复进行贯通试验。为了尽量提高导线精度,田国锐反复进行洞内导线测量,一进洞就是30多个小时。随着隧道顺利贯通,横向贯通误差不到允许误差的一半,田国锐和同事们创造了高原铁路隧道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的纪录。
在各级工会和企业支持下,田国锐筹建了职工创新工作室,主持参与研发施工关键技术116项,累计节约作业时间1050小时,创效1551万余元,先后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省五一劳动奖章、三晋工匠年度人物等,被认定为“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今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田国锐严谨的作风和勤奋的品质,在行业内树立起一面旗帜。在荣誉和成绩面前,他并不骄傲自满,依旧加倍努力,用勤劳和智慧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本报记者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