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强 邢雷声
忻州有个神山村。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0师驻扎崞县(今原平市)期间,当地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告别父老乡亲,奔赴抗日前线。以神山村青年为主力组建的“抗日义勇军神山营”(以下简称神山营),在当时闻名遐迩。
1937年9月,贺龙率120师来到崞县,师部设在轩岗镇。359旅王震率部来到神山村,动员群众、发动游击战争,并派遣政工干部组成工作队,协助地方举办抗日训练班。很快,崞县各区、村相继成立了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动委会),建立了工、农、青、妇、儿童等群众组织。
动委会一成立,就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宣传动员工作,各级动委会深入农村,不分昼夜走村串户,广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开展游击战争。经过深入动员,民众的抗日激情空前高涨,报名参军、捐钱捐物,全县迅速掀起了抗日救国、积极上前线杀敌的热潮。
不到一个月的工夫,神山村包括附近梅家庄、小泉沟等村就有5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达到了一个营的建制。由于神山村人占绝大多数,王震旅长就命名该营为“抗日义勇军神山营”。
神山营组建后,就在神山村西的贺沟扎营,每日迎朝阳、送晚霞,军号嘹亮,杀声震天,苦练杀敌本领。由于缺乏物资,很多战士衣衫褴褛、鞋不跟脚。眼看严冬就要来临,这种装备怎能行军打仗、抗日杀敌?动委会立即发动全村妇女赶制军装、军鞋。
制作军服的布匹是大小布店捐来的,布料颜色有黑色、蓝色、白色。白布需染成八路军军装的浅灰色,每名战士要备两双鞋。500多套棉军装要量身定做,1000多双军鞋要大小跟脚,几百丈白布还要染成浅灰色。面对这么多的针线活,全村妇女总动员,争分夺秒抢时间,苦战一个月,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500多套棉军装发到了战士们手中,一连军服浅灰色,二连军服蓝色,三连军服黑色。11月的北方已是寒气逼人,千针万线制成的军装穿在战士们身上,暖在战士们心里。
在短短的两个多月里,崞县共动员新兵6500余人。这批新战士经过短期集训后,纳入了八路军358旅和359旅的战斗序列,359旅也由刚进入崞县时的数千人,扩充到万余人。
集训期间,神山营战士们提升了战斗力,还跟随120师打了几次伏击战,获得了大量武器给养。
过了春节,神山营转战到晋西北兴县一带黄河边进行了整编,让不宜行军打仗的返回原籍;年龄不足16岁的另行编制,准备到延安学习;伤病者回家疗养,留下的400多精兵脱下了神山营军服,换上八路军军装,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
神山营走出来的庄稼汉们,加入八路军,南征北战,浴血奋战,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