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防奸路条(作者供图)
张贵桃 强建生
这是两张抗日战争时期的通行证,民间称为路条。
一张(图①)为1942年驻扎娄烦地区的晋西北军区第三军分区签发的,麻纸,油笔手写,内容为:
兹有我部冯二连同志因年小不能军队服务,经点验后介绍还乡(银洞)希沿途友军政权验明放行是荷。此致
友军政权晋西北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三支队
限二日后销 十一月七日
路条中,“银洞”指今娄烦县杜交曲镇银洞咀村,签发日期“十一月七日”是1941年。因为1940年11月晋西北军区刚成立,1942年5月晋西北军区撤销,成立晋绥分局。因此,可以确定该路条签发于1941年。
另一张(图②)为1945年晋绥三分区三分局发的通行证,麻纸,蜡板刻印,钢笔签写,内容为:
编号29
本局陈俊厚同志等两名由王家庄到三分区三支队公干携带行李文件等件,希沿途岗哨验证放行。(限贰月贰拾叁日作废,向本三分局缴收注销)
总局长谭政文 副局长裴周玉
民国三十四年贰月三日
通行证中提到的王家庄村,即今陕西省神木市沙峁镇王家庄村的晋绥公安总局办公地旧址。1940年至1945年,晋绥边区党政各机关由山西兴县移驻至黄河西的神府革命根据地,此处旧址是迁陕机关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从两份通行证可知,战争期间为安全起见,通行证有着严格的有效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于1939年3月占领静乐县城,1942年8月占领娄烦镇,包括娄烦地区在内的静乐县成为敌占区。由于敌占区内各种各样的人员好坏难分,特别是汉奸,大多是本地人,稍有疏漏,就将酿成大祸,所以反奸防奸成为抗日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事。
1937年11月,静乐县工、农、青、妇等群众抗日团体成立。1940年5月,静乐县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各群众抗日团体归抗联统一领导。同时根据地各村普遍成立儿童团,入团年龄为8至15岁。一般情况下,大人既要生产,又要配合部队完成参战、打断敌人维持、坚壁清野、埋雷护村等各种危险艰巨的任务,于是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转送情报等任务,就部分落到了儿童团肩上。
1944年11月16日《抗战日报》报道:“静一区龙泉庄的儿童生产防奸都闹得很好,在连长任根大、贺计亮领导下编了四个班,每天有两个儿童在路口检查来往行人,五天半查获了五个没有带路条的人,都交给连长取保释放了。放哨时每人提一个粪筐轮流拾粪,仅一个半月拾了五十担猪狗粪。”
为了让儿童团员顺利完成任务,各村利用抗战与生产间隙办冬学,叫儿童边生产、边识字。1945年2月5日《抗战日报》报道,韩家沟村冬学教员刘公海、刘三脸组织村里25名儿童分学习纺线和学习磨豆腐两个组,边生产、边识字。这种做法,边学边用,立竿见影。1944年12月5日《抗战日报》报道,劳动英雄刘善士村的盘查哨,在他的帮助下设立了识字牌,上面写着当时的政治口号,如:“庄稼不在场里堆,粮食不在村里藏”“时刻准备反‘扫荡’,空室清野要加强”等。每逢行人路过,站岗的小学生就拦住他认字,并告诉字的意思。这一办法,附近各村纷纷仿效。
儿童团是一所培养锻炼人的学校,许多儿童团员成长起来,有的参军,有的则成了国家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