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于1940年的《牺盟大合唱》,是一部再现牺盟会光辉历史的时代战歌,较好地表现了牺盟会成员对敌斗争的风貌,从不同侧面塑造了牺盟会成员蓬勃发展的形象。2005年,经山西省合唱协会整理修复,《牺盟大合唱》以《牺盟战歌》为名重新演出。大合唱分六个乐章:《我们是牺盟会员》《民众武装曲》《三年的牺盟》《打倒顽固分子》《战斗吧!牺盟》《保卫牺盟》,有着明显的地域风格和那个时代的音乐语言特色,全方位展示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的战斗历程,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在山西取得的伟大胜利。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1936年9月18日成立。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改组牺盟会后,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地方国民党政权合作的特殊形式统一战线组织,极大推动了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牺盟会成为抗日根据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场上涌现出李林、董天知等一大批抗日英雄。
1939年冬,傅东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冼星海,并在共同的创作中形成了深厚的友谊。傅东岱先后将《吕梁山青年抗敌决死队进行曲》《山西农民救国会会歌》歌词,交由冼星海谱曲。这两首歌曲很快在延安由吕梁剧社排练演出。
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氛围和冼星海的鼓励极大地激发了傅东岱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激情,以牺盟战士奋战抗敌为主要内容的《牺盟大合唱》词作很快完成。
1940年3月24日,在延安桥儿沟窑洞中,傅东岱请冼星海为《牺盟大合唱》谱曲。在听傅东岱讲述了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的情况和山西军民抗日斗争的感人事迹后,冼星海非常激动,不顾病痛,当即开始酝酿,伏在炕上挥笔谱曲,以饱满的创作激情、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仅用一天时间,完成了全部曲谱。
冼星海的《创作札记》这样写道:“《牺盟大合唱》是一天的工夫写作,完成后交傅东岱同志拿去山西,他们带去前线应用。”
1940年4月初,傅东岱带着《牺盟大合唱》全部手稿东渡黄河,来到山西兴县,指导吕梁剧社排练《牺盟大合唱》,参加晋西北区党委组织的“红五月”文艺演出。演出过后,傅东岱于五六月间不幸离世。
5月10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亲自指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的学生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演出《牺盟大合唱》,礼堂里坐满了各界人士,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前来观看。演出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杨家岭大礼堂演出后的第二天,冼星海启程到苏联学习。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医院。《牺盟大合唱》也就成为傅东岱、冼星海二人合作的绝唱。
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