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 奕
1937年9月底,贺龙率领120师从陕西东渡黄河到达晋西北,在以山西岚县为中心的区域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在部队作战间隙,贺龙经常组织各种文体活动。1937年末,一批青年学生来到120师,业余时间经常聚在一起打篮球。贺龙知道后非常高兴,决定组织这些年轻人成立师部篮球队。
1938年初,120师篮球队正式组建。贺龙说:“我们有‘战斗报社’‘战斗剧社’,球队也叫‘战斗队’吧!”“战斗篮球队”就此诞生。
因战时驻地条件简陋,球场是队员们自己动手修建的,每转移到一个新地方,就在驻地附近平整出一块场地或者利用群众晒庄稼的场院作为球场。篮球架是两根木杆和几块木板钉起来做成的。篮框是画样后到铁匠铺打制的。球衣是队员们用布条剪成“战斗”二字用针缝在背心上做成的。对于仅有的一个篮球,大家特别爱惜,由于很难买到新球替换,篮球打破了队员们就自己动手打上补丁继续用。为了节省鞋子、衣服,队员们甚至经常光着脚、穿着短裤练球。即使条件很艰苦,但球员们还是兴致勃勃、生龙活虎地坚持训练。
1938年底,120师开赴冀中地区。“战斗篮球队”和冀中行署的篮球联队打了一场友谊赛。对方实力很强,这次比赛“战斗篮球队”输了,贺龙勉励队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高水平。比赛后,张之槐、刘卓甫因球技突出引起贺龙的注意。通过和冀中军区协商,把两人“挖”到了“战斗篮球队”,充实了球队力量。
1939年秋冬,延安一批知识分子来到了晋察冀边区,贺龙从中选调了一些有体育专长的人加入篮球队,如曾代表四川省篮球队参加边区运动会的张联华、毕业于广东体育专科学校的黄烈等人。随着这批人的加入,“战斗篮球队”的实力又壮大不少。
1940年4月,120师移驻吕梁山区的兴县李家湾村。这年秋天,“东干队”(从延安抽调派往东北敌后工作的干部组成的篮球队)路过晋绥军区时,“战斗篮球队”和实力强劲的“东干队”进行了两场比赛并都取得胜利。在兴县期间,队员们还时常和当地的民兵等一起训练和比赛,既锻炼了技术,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1941年夏,延安体育会邀请“战斗篮球队”去延安进行表演比赛。在延安期间,球队先后同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中央党校、八路军总部、军委等许多单位的球队进行比赛,全部取得胜利。当时每场比赛都热闹非凡,观众多时达千人,其中不乏一些中央领导同志。
1942年9月上旬,延安举行抗战时期根据地最大规模的一次运动会——“九一”运动会。“战斗篮球队”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运动会闭幕后,毛泽东亲切接见了“战斗篮球队”的队员们。
1943年后,由于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队员们各自奔赴新的岗位,“战斗篮球队”的活动暂时停止了。
“战斗篮球队”虽然只存在了5年,但其影响十分深远。新中国成立后,贺龙担任第一任国家体委主任,张联华担任国家体委的司长,黄烈担任了“八一体工队”首任大队长,“战斗篮球队”的很多队员后来也从事体育工作,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